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www.mingpao.com, 更新日期:2013年6月13日

李彭廣倡行會非官守掌實權 引入英「不管部大臣」制 長遠落實政黨政治

【明報專訊】商交所主席張震遠辭任行政會議成員後,社會不時討論是否需要改組行會。一直研究公共行政的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指出,港英年代的行政局非官守議員可影響政府決策,但回歸後身兼立法會議員的行會非官守議員,卻經常面對「裏外不是人」困境,既要支持政府,卻不獲分權,他建議從非官守議員當中挑選問責官員,培養他們當局長參與部門運作,長遠則落實政黨政治。

李彭廣透過英國政府解密檔案,研究如何管治作為殖民地的香港,去年曾發表一書《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他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指行政局非官守議員主要是精英階層、專業人士,可借助其人脈為政策「試水溫」、把關,為政策「鍍金」,讓人感覺有認授性。當年行政局成員要輔助港督決策,提出的意見「有分量」。他透露,1950年代行政局曾多次討論遞解國共特務出境名單,當年的會議紀錄顯示,有個別議員不同意遞解某人,港督都予以尊重,不會堅持。

指政黨議員 政治能量較高

李彭廣稱,自從立法局引入選舉,加上政府引入高官問責制,身為行會官守議員的問責局長需要負上政治責任,但他們並非由選舉產生;相反不少非官守議員有政黨背景,政治能量較高,惟不可能取代局長落區,落實政治工作及推銷政策,卻要為局長決策背書,地位隨之下降,導致「裏外不是人」,李彭廣認為﹕「(特首)一天不屬政黨,一天不能建立(政治)團隊。」

他建議,行會可引入英國「不管部大臣」(Minister without Portfolio)制度,非官守議員可輔助任何一個政府部門,將來亦可挑選他們成為問責官員。不管部大臣意指採用內閣制國家的內閣中,未被指派負責某一部門的大臣。李認為,長遠而言,要落實政黨政治,考慮由有政黨背景的特首,委任政黨代表擔任局長分權。

非同一政黨 難集體負責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早前提出檢討行會的保密制及集體負責制。李彭廣解釋,保密制是避免議員利用行會資料以權謀私,與集體負責制均屬政治倫理要求,認為兩者將來均須保留。他說,難以完全避免行會政黨代表會諮詢政黨意見,但指「愈具體的消息,便不宜披露」,建議由特首把關,若有任何泄密蛛絲馬迹,「特首便要清理門戶」。

至於集體負責制,李彭廣直言現時問責班子非來自同一個政黨,上任前未曾磨合,「有個人能力,沒團隊精神」,對不同政策的共識相當低,「一定不會集體負責」。若面對政府及政黨就政策有矛盾,非官守議員一定對政黨忠誠,而非對特首忠誠,「愈有分歧,愈唔畀你碌卡(透支)」。以往行會成員都曾表達與政府不一致意見,聲稱政府未有決定,他直言「沒決定就可講異見」的說法,「推至極端是很危險」,因行會成員有其官方身分,市民不會知道內部討論細節,最終「將差異突顯公眾眼前」。

明報記者 林景輝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INSAFE System
關閉

0 個回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