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舊電影人
註冊會員

談《神探》的幻像鏡頭(1)

《神探》我也看過。看到他攔有人評說,有些地方講得一舊舊,忍不住插句咀。

●杜琪峰韋家輝D戲一向高一皮,勝在夠格(touch) ,我必看,部份其中更著重看韋家輝。韋家輝是神童(電視)編劇王,人稱小寶。廿多歲己在TVB任長劇監製(約20年前) 。韋家輝像相英俊(後蓄了鬍子),但寡言。據說早婚也離過婚,據說工作博命,曾累至伏panel吐血。1990年轉任ATV,後轉戰影界,第一部導演作品為發仔主演的「和平飯店」(1995)。韋家輝低杜琪峰好多輩(同是TVB出身),年紀也小得多,想不到二人長期合作。

●《神探》也有看頭。現在專講創作部份。此片主要是抄A Beautiful Mind(Russell Crowe主演),在行家來說,idea亦抄得得很大膽。《神探》主要是抄A Beautiful Mind主角「幻像」這部份,但缺點是抄得太濫,用得太盡,變成不合情理,睇到觀眾一舊雲。

●港片抄西片有時就有這些毛病。西片D天橋有時是調味品,抄到黎香港,就成主菜。比如「手足情未了」中的「傻仔數牌」,只是一小段。王晶抄成為「賭神」(周潤發) ,就成為全片內容,後來還成為多部賭片的例牌橋。



談《神探》的幻像鏡頭(2)

●講返《神探》,人地A Beautiful Mind的「幻像」,是輕揉慢撚,慢慢滲出,「幻像」是為劇情服務。而《神探》中的「幻像」是突兀而出(第一段,成suspense效果,非幻像效果) 。後來韋家輝為幻像而幻像,拍到亂哂大籠。違反電影文法,觀眾睇到一舊雲。他欄一D網友直情話D幻像是鬼,笑死人。

●「幻像」的建立,主要依靠POV(point of view) 。根據電影文法,在直觀方面(即鏡頭所見,屬感性) ,電影只有兩層POV:
(1)觀眾客觀視點。
(2) 戲中某角的主觀視點--亦由第1點視出。第二部份,屬知性的:
(3) 戲中某角的幻覺---由第1點視出+第2點視出。
---根據舊文法,是講究攝影角度,而家無咁計較。比如第一段(7-11店),林熙雷(幻像)話出就出,OK,是由劉青雲代表觀眾的知性(非感性) ,但安子杰後來在劉家無一個POV空鏡(看林熙雷) 或帶背見廚房空鏡---則文法上欠周詳。

●《神探》幻像鏡頭的亂籠就在於知性部份。原本,影片中有三個世界:真實世界,劉青雲的幻像世界,和安子杰的半真半幻世界。但韋家輝溝到亂哂。(網友說的鬼世界,是另一種世界)

比如他欄一D網友一直搞不清楚劉青雲的老婆是林熙雷定是陳慧姍。實情是,是韋家輝拍錯左。在《神探》韋家輝所說的真實世界中,劉青雲的老婆是陳慧姍(最後),但一出場(二人賣菜回家) ,劉青雲的幻像代表了觀眾以林熙雷在身旁,而安子杰看不到,這樣處理,OK,後面毋需要再出陳慧姍的。因為中間有一場林熙雷出現在真實世界的餐廳中---唔通餐廳部長都有幻像?杜琪峰公司有成班編劇佬,估唔到有這個漏洞。




談《神探》的幻像鏡頭(3)

●《神探》幻像鏡頭的第二個敗筆是,太將劉青雲的幻覺放在觀眾在未知道之前出現----用法是抄A Beautiful Mind的,做完一大輪才知是某角色的幻覺,太tricky觀眾,韋家輝以為好amazed,但太多,就搞亂觀眾的知性思維。觀眾一方面要睇劇情,一方面要捉導演的路數---捉導演出幻像的路數。師父教落,可以玩劇情唔好玩觀眾(play tricky令觀眾amazed和令觀眾產生混亂,是兩回事---文法上混亂) ,又如,「矇朧詩係要清晰地表達那矇朧感覺」,唔能夠話矇朧詩就要人睇唔明。

●《神探》幻像鏡頭的第三個敗筆是,安子杰也有幻像---邏輯上是不通的,安子杰的知性層面上是沒有林熙蕾的形像的,更不要說真人是陳慧姍了。

●劉青雲的心靈感應+預知能力(設計),有好處有壞處。好處是更加神化,加過癮。壞處是溝亂幻像這一瓣,唔知你(劉青雲) 係幻覺抑或係特異功能,影片變左任嗡。

●《神探》第四個敗筆是,幻像戲和案件劇情結合得不好,內在心理層面和外在event結合得不好。韋家輝太貪心,兩個層次都想搞suspense,搞到劇情好亂。比如「偷坑渠蓋小偷有冇偷槍」這點suspense是不需要搞的(到而家我都睇唔明)。劉青雲的能力trace到林家棟的動机及trace到林家棟犯案細節才是主drama,其次是看穿安子杰的懦弱。幻像應為這兩點服務。


suiming
註冊會員

“神探”中的幻像居然這麼多學問,有網友提過「鬼」的問題。下面一篇影評提到「心中有鬼」的問題,舊電影人有什麼看法?

---------------------------------------------------------------
《神探》 文章日期:2007年12月16日

【明報專訊】看《神探》的另一樂趣,其實就是看杜、韋的樂趣。對不少人而言,這可能是一個either/or的問題。也就是說,buy還是不buy。上面提過,我不是杜、韋的忠實信徒。基本上我傾向杜多於韋,原因是我覺得前者是名風格家,而且愈來愈揮灑自如;而後者雖不乏個性,構思也屢多精妙,但卻病在一直有太多的斧痕,太少的幽默感(即使電影本身是喜劇──這方面杜仍保留七、八十年代港產片那份典型且道地的tongue-in-cheek特色,代表作是《PTU》)。二人早期的合作,我其實只喜歡以現代形式來包裝武俠╱西部片的《真心英雄》(1998,後期則只03年的《大隻佬》)。他如《暗花》(1998)、《非常突然》(1999)等,我總覺得在很大程度上,杜都被韋的刻意求工拖得步履牽曳。一直要到(沒有了韋的)《暗戰》(1999),杜才變得悠然自得和灑脫起來(偶爾甚至話之你死,肆意縱容)──「神采」是這之後的一個時期的杜琪峰電影的關鍵詞。當然,問題癥結還是在於你buy?還是不buy?

《神探》不獨是杜、劉,兼且是杜、韋復合之作,由是更別具意義。作為一名杜迷,我不是沒有憂慮的:杜在經歷了《PTU》、《柔道龍虎榜》(2004)、《黑社會》(2005)和《放o逐》(2006)等充分自由發揮後,再次重投韋的高度結構懷抱,會有不適應或絆手絆腳之虞嗎?答案可幸是教人放心的:「沒有」。我的憂心是因為就結構論,《神探》可算是韋的芸芸劇本中最複雜、編排上也最縝密的一個。故事底「心中有鬼」的主題就韋而言其實並不新鮮(你甚至可以說那是他由頭到尾的一個obsession──可否也看作是他自己的心魔乎?),把高志偉心中那頭鬼一分為七的處理手法也非百分百原創(很可能受James Mangold 的《Identity》的影響或啟發),但它在要求映像組織上的精細,以區別客觀現實與主觀想像、過去與未來的分野此一方面,對導演來說卻無疑是一項很大的挑戰(也是限制)。難得的是杜能夠把前此奔放張揚的風格收斂起來,subordinate(服膺)在劇本的導向下,卻又不失從容,以結局的一場鏡屋決戰為例,被調整過後的沉實處理,便反而更能帶出一份荒謬的幽默感。

真正的鐵三角,原來是杜、韋、劉。(我本來想用的字眼其實是m?nage ? trois,不過我相信當事人絕對不會喜歡!)(二之二)

舒琪

-----------------------------------------------------------------


再談《神探》幻覺/幻像鏡頭

幻覺/幻像(鏡頭)在外國電影的用法,比較會根據科學邏輯(指在寫實片中),比較會根據心理邏輯(中國無心理醫生的)。港片則不理咁多,這一瓣有時當「玄幻片」拍,高手如杜韋亦不能免。我認為這也沒有所謂,拍戲遮。好似《神探》,過癮就得,我主要指出的是,觀賞效果上有亂的感覺。

假如再用科學邏輯來討論幻覺/幻像(鏡頭),《神探》裡面幻覺/幻像其實不是幻覺/幻像。因為幻覺/幻像的第一個條件是第一身主觀,第二個條件是experence。就算不是experence,都是相關experence所引起的意識。比如夢境,無可能第二個人會意識到某人的夢境的。

假如這樣,《神探》中的劉青雲的幻像(鏡頭),除了太太的幻像,其他都不是。我前面說過,是「心靈感應+預知+特異能力」。在外國片,幻覺/幻像(鏡頭)只會出現在幻覺者眼中(POV主觀鏡頭) ,幻像絕對不會和其他真實角式同時存在一個畫面中,但《神探》不是這樣。例如,劉青雲和林家棟的七個「心中之鬼」擦身而過…等等。


講到這理,要說說林家棟的七個「心中之鬼」是什麼?

●影評人舒琪說是「心中有鬼」(obsession) ,是對的。但obsession和幻覺/幻像(illusion) 是不同意義。

●我說是劉青雲的幻覺/幻像(illusion) ,但同時是林家棟的obsession(即是林家棟的「心中之鬼」)。問題是,By 邏輯,劉青雲是不可能看到林家棟的「心中之鬼」的,所以我說是特異功能。

●他欄一D網友說「七隻鬼」,是錯誤的。鬼(ghost) 是另一個世界。是「七個心魔」,不是「七隻鬼」。

再講返林熙蕾和陳慧珊。

●杜琪峰韋家輝是拍錯左。如前述,陳慧珊這個演員(呈現)可以取消。

●他欄一D網友說「有場戲安子傑偷上劉家,見到是林熙蕾---所以劉青雲的老婆應是林熙蕾」,是錯誤的---假如出陳慧珊的話。我前貼不用這一點(證明陳慧珊可以取消),而用餐廳部長也見到林熙蕾這一點,主要是安子杰自己也有一個半真半幻世界。

●假如取消陳慧珊這個演員(呈現) ,就清晰了。安子杰和餐廳部長見到的林熙蕾就是劉青雲的太太。

●咁樣,安子杰幻想(不是幻覺) 林熙蕾坐在前面,就通順。假如是陳慧珊才真是劉青雲的太太,之前無人見過陳慧珊(包括觀眾) ,咁安子杰也是特異功能了(無experence而有幻像) ,而餐廳部長則是神經分裂了(他以前見過真實的劉青雲的太太) 。所以,結論是,杜琪峰韋家輝是拍錯左。



wwd2000
中級會員

>>QUOTE:
原帖由 舊電影人 於 17-12-2007 19:57 發表
再講返林熙蕾和陳慧珊。

所以,結論是,杜琪峰韋家輝是拍錯左。
原來我都係聰明人,因為我就係唔明呢一點。所以導演拍錯了 <<



舊電影人

電影是大眾藝術,唔好俾拍錯左嚇窒,當高深。大師都會錯,睇到唔怕講。



《神探》的整體

舒琪一直是不錯的影評人,但評這齣《神探》,很多地方我不同意。《神探》很過癮,細節很丰富,但整體上舒琪睇得太高。

舒琪說:
【《神探》可算是韋的芸芸劇本中最複雜、編排上也最縝密的一個。故事底「心中有鬼」的主題就韋而言其實並不新鮮,…】

●《神探》裡面有好多意思(message),但無乜主題(全片的一個總message) ,(劉青雲的)「心中有鬼」不是主題,是工具。

【《神探》可算是韋的芸芸劇本中最複雜、編排上也最縝密的一個。】

●劇本是複雜,但編排上並不縝密。如前述,連前提都有錯在先,得個亂字。

【把高志偉心中那頭鬼一分為七的處理手法也非百分百原創(很可能受James Mangold 的《Identity》的影響或啟發),但它在要求映像組織上的精細,以區別客觀現實與主觀想像、過去與未來的分野此一方面,對導演來說卻無疑是一項很大的挑戰(也是限制)。】

●打岔一句,James Mangold 的《Identity》我未看過,而《神探》幻像部份抄A Beautiful Mind是很明顯的。

舒琪說的「客觀現實與主觀想像」,就是我前面對幻像的分析。「過去與未來的分野」這一點就是我說的「心靈感應+預知能力=特異功能」。對導演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所以就亂囉),但結果不是限制,是「任嗡」,比如劉青雲看到安子杰的少年分身(不是鬼) ,就無規則可言---點解最後先至會睇到?你在銀幕上,可以任拍(心靈感應+預知能力=特異功能) ,但唔好話出就出,要俾觀眾一D路數---即唔係邏輯的邏輯規律,比如,劉青雲「睇到」要有觸媒劑---比方,要對方先心中有鬼,他才/就會「睇到」。

【以結局的一場鏡屋決戰為例,被調整過後的沉實處理,便反而更能帶出一份荒謬的幽默感。】

●呢 一段,舒琪有d唔知講乜。我覺得結局的一場戲最差,例牌得來又不通。安子杰開槍殺劉青雲好唔通。想滅口?無非是想掩飾失槍矣,毋須殺劉青雲的。劉青雲唔會立刻殺林家棟,咁用槍指住劉做乜?應同時制止林家棟。(但決戰中鏡子片的運用,一流)

舒琪這一句:
【故事底「心中有鬼」的主題就韋而言其實並不新鮮(你甚至可以說那是他由頭到尾的一個obsession──可否也看作是他自己的心魔乎?)】

可以再說一下。

("他"應REFER TO劉青雲) 這一點舒琪是看錯的,杜韋沒有這個意思。證據在於ENDING戲,收筆沒有放在劉青雲這個傻佬的觀點上。外國戲好流行,到最後,原來全部戲都是主角的obsession(心魔、夢魘、幻像、想像)。如果《神探》最後ROUND UP在劉青雲身上,這部戲就符合舒琪的期望---劉青雲的一個obsession。甚至林家棟的七個心魔就是劉青雲自己的心魔。

但而家杜韋未搞通這方面的LOGIC,影片遂抽離地看劉青雲痴線,咁變成劉青雲obsessed林家棟的obsession,唔通。而ENDING收筆放在安子杰的「奸計」上,真是可惜,浪費了全片「幻像」(含特異功能) 的經營。


stone
中級會員
>>回復 #50 舊電影人 的帖子
QUOTE:
他欄一D網友直情話D幻像是鬼,笑死人。<<

睇番舊電影人發帖時間,只有我可對號入座,所以為此澄清一下。
閣下一口認定我在那帖的鬼指靈魂(ghost)是誤會了。"鬼"字在中文及廣東話有歧義,而我指的是人的某一負面性格,即是你說的心魔。

在戲中,劉青雲講過"我睇到人心中嘅鬼",畫公仔已畫出腸,有正常理解能力的觀眾都會知道劉所講的鬼,是指心魔。當然閣下沒有責任假設我有正常理解能力,可能我在那帖沒為鬼字加註腳,真的是語意不清吧。為免有未看此戲的網友誤會是神怪電影,我會在那帖加後註。  


stone
中級會員

看了兩欄討論神探,大家都沒有提這特別的一幕: 劉青雲割耳仔比高雄。
之後劉在安詢問下咁講"因為佢心中無鬼",這同割耳仔有何關係?不理解。
會否同某個典故、神話有關?還是一場增加戲劇效果、加深描寫劉角色中神經質的一幕戲?

19-12-2007 01:21 #62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INSAFE System
關閉

0 個回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