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2014年8月13日

黎則奮 政治經濟學

民主是制度而非人選問題

泛民的6.22電子公投和七一大遊行高潮過後,中共謀定後動,策劃反佔中行動全面反擊。人大委員長兼港澳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親自南下督師,反佔中簽名在土共基層組織全力支持下全面展開,至今聲稱人數已達一百二十萬。

高潮應是星期日(17日)舉行的所謂反佔中和平大遊行,據報中聯辦已下令人數要達二十五萬,各路人馬為了「交數」,惟有各顯神通,於是自掏腰包以每個人頭數百元不等拉夫有之、以權勢迫令名下企業員工就範有之、用廉價港島一日遊兼包海鮮餐利誘貪小便宜的無知公屋居民參加遊行有之……,連尋歡的夜總會恩客亦不能幸免,威迫利(色)誘反佔中,蔚為奇觀。

投票方式 才是關鍵

今次可說是中共駐港京官壓陣督師的總動員,只許勝,不許敗,否則隨時人頭落地,官位不保。中共香港黨委書記兼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上周在國慶籌委會上發表了殺氣騰騰的講話,指稱香港有一小撮人勾結外國勢力,要把香港變成反共基地,因此特首必須「愛國愛港」的條件不會改變,政改就算拉倒,中央對港政策方針亦不會改變。

張曉明擺出強硬姿態的同時,特區政府便通過電視廣告大事宣傳「袋住先」,向公眾洗腦,目的至為明顯,就是要營造一種談判氣氛,迫泛民妥協,實質就是招降。

與此同時,所謂中間溫和派的聲音自上周便冒起,先是十三經濟學者的保守方案再度熱炒;其次是所謂一班溫和民主派及建制派人士發表聯署聲明,呼籲佔中和反佔中停火,回歸理性討論政改方案,尋求共識;最後就是「香港政改民意關注組」公布最新民調,突出所謂中間派的民意抬頭,支持談判,反對抗爭。

十三經濟學者的方案的最大「賣點」,並非擴大提委會的規模、由以四大界別提名分區直選增加一千二百名提委,而是建議提委會成員綑綁式投票,保證建制和泛民的參選人皆可「出閘」。

老實說,擴大和增加提委會的民主成分已無實際意義,除非一千二百名或所有提委都是由分區直選產生,否則怎樣擴大提委會的名額,或以哪種方式增加提委會的民主成分,例如加入民選區議員或通過分區直選產生部分提委會成員,其實差別不大,因為以目前本港的實際政治力量對比而言,最終結果都是只能有一名泛民參選人「入閘」,能否「出閘」,則決定於提委會的投票方式。

這亦是中共與建制民主派談判的關鍵。中共最保守的底線是泛民頂多只能「入閘」,而不能「出閘」,以免發生不可估計的意外,除非「出閘」的泛民候選人只有陪跑的份兒。泛民的如意算盤是希望確保一名建制民主派屬意的參選人「出閘」,幻想在民主的道德光環下,爆冷勝出;退而求其次,就是盼望可以左右大局,即使勝算不高,亦可通過支持其中一個建制派候選人,政治上分一杯羹。

公民提名 非為泛民

根據「香港政改民意關注組」的民調,民意的確是以支持談判為主,因為整體固然有67%贊成談判,只有19.1%支持抗爭;即使以支持民主派的民眾而言,贊成談判的人數(42.8%)亦比主張抗爭(39.5%)的多。

如果以既非支持建制派或民主派的真正社會大多數為依歸,那麼贊成透過談判爭取普選的港人,更高達75.5%,而主張抗爭爭取普選的,則不足一成(9.2%)。

可是,即使我們同意談判,亦不表示要逆來順受,不管中央和特區政府提出什麼方案,都要「袋住先」。真正支持民主的港人,不在爭取支持所謂泛民參選人「入閘」和「出閘」,而是確保未來的普選是一個符合普及而平等原則的選舉,以當前的實際政治情況而言,只有「公民提名」才可保證每個香港公民,按照《基本法》第26條規定,均可享有名副其實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包括提名權)。

必須鄭重提出的是,「公民提名」並非為泛民參選人度身訂造,因為以動員能力而言,擁有超過三十萬會員的工聯會和黨員高達二萬五千人的民建聯成功提名特首參選人的機會遠比泛民為高,而今次反佔中簽名聲稱取得一百二十萬人的成績,亦說明建制派大有能力推舉多名參選人。

最重要的是,提名委員會的職能只是提名,並非選舉,只可制訂參選的遊戲規則,而無權篩選參選人,任何人符合提委會制訂的資格,皆可「出閘」,最終能否勝出,當然要由全港符合資格的登記選民投票決定了。

民主就是這樣簡單,人人都會明白。

我們不反對談判,但任何企圖為特定派別參選人設計的提名辦法,不管是建制派抑或民主派,無論以如何漂亮的藉口,都不會得到大多數支持民主的港人認同,都是假普選、真篩選,始終不能通過民意授權解決香港至今仍然無法有效管治的問題。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INSAFE System
關閉

0 個回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